获得本站免费赞助空间请点这里
返回列表 发帖

两则网络追杀令引发网络环境之辩

  中学生“因言获罪”,网民围堵;女博主为情而死,网民替其“报仇”
  D) \+ G/ e, B! y" ?9 G$ x1 z( a' z) V  2007年12月27日,北京中学生李小玲(化名)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当晚,《新闻联播》播放了一条题为“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的新闻.“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这则报道中,李小玲对央视记者说.; b7 k( u: k& @6 M
5 O2 r& Y% w- u+ L
  报道称,截至目前,我国提供视听节目服务的网站已达6万多家,在传播健康思想文化的同时,一些低俗不健康的内容也在蔓延.主要问题有:淫秽色情节目泛滥……
: k1 y# n9 j- i( |+ \
  E6 ?8 i2 O  q$ @  同一天,31岁的北京某公司售后部职员姜岩在博客里以“不说再见”为题,写了她人生的最后一篇博客——向我的朋友们,向这个华丽又肮脏的世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安静地,孤独地等待.
/ ]' n) B6 I" g4 \* @) [7 w6 n9 @& `) s" v
  两个月前,得知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姜岩给了自己两个月的时间来挽救这段婚姻,把自己两个月里所有的事情、心情、遭遇,都写在“北飞的候鸟”MSN博客中.12月29日,她从24楼纵身跃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m! \; V0 ?& K1 A% K, c& j

1 ]) b- L) g4 Q: \4 a! s  两个事件,本来没有太多的联系,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极为相似.
$ q# b9 d1 I# Q7 t4 p7 c2 i; t& w3 u% D, s& w+ W
  08网络追杀令
) O% K" z: f- [5 y: G) Q( Y1 ]2 X, I! r# z: a1 J0 Z
  2008年1月1日,零点29分34秒,新年刚过不到半小时,一条宣称“悬赏10万MP寻找李小玲”的帖子——《召唤人肉搜索-李小玲-很黄很暴力》出现在“猫扑”网上,发帖网友称用GOOGLE查,找了一个一个网页,可是信息量有限,请网友帮忙查找.
9 [1 |! Z" d+ T8 c0 H3 o7 I" {
5 d% A5 l6 X: o! P  一时间,这则帖子成了“猫扑”的热门帖子,到5日凌晨,跟帖达1200条.一位匿名网友在1月1日晚9点29分第一时间在第一页跟贴中公布了李小玲的出生年月、所在学校、平时成绩以及所获奖励,甚至精确到了出生医院.而昵称为“广告位出租”的网友,发布了李小玲获得一次书法比赛一等奖的截图.接着,李小玲的家庭电话、住址等暴露在网上.+ ?* V+ r+ {- @
% ~( ~" x6 [7 ~$ v% a
  1月9日,天涯一网友浏览到姜岩的Blog后,在天涯八卦发帖,标题为“看到一个 MM自杀前的博客因为小三……她从24楼跳下去了……好惨”,全文转载了姜岩自杀前的博文.另一个自称“姜岩的朋友的朋友”的网友“撒旦的橡皮鸭”随即也发帖,标题为“哀莫大于心死,从24楼跳下自杀MM最后的BLOG日记,是我朋友的朋友”,暴露更多的信息,包括男方的职业,第三者的身份,两人的合影,所供职的公司等.
* M2 K# ]/ a/ b0 m/ @* S8 j$ z
! `# {& h8 s$ Z: ^  网络“人肉搜索引擎”再次展示了强大的力量.很快,男方、第三者甚至双方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学历编号、联系电话、照片、博客等等资料,都被网友一一公布在网上.有网友开始按照这些电话一一拨打过去求证,双方所供职的某广告公司的对外电话也被一些网友不停拨打.; c1 D2 P6 ]; q" A
) Z& Y' j1 P# o$ N1 E5 w& [; q1 z
  1月11日,这家广告公司发出一纸公告,宣布公司在对二人作出“暂停工作”的决定后,二人已相继辞职.
8 i& h9 I5 t0 b, l
6 m% _" }* U# t, w* L& M0 [  B# e  1月14日,愤怒的网友将“攻击”目标对准了后来被称为“东三妈”的第三者之母,不少网友称“多次在电话中和她对吵”.
! c8 g! @' f, n4 m( v, [* B/ H( L# r7 |5 E
  1月15日,有网友发布了网络征集令,呼吁在上海的网友一起行动,直接到“东三妈”工作的单位门口去“堵人”.激动的网友在男方家大门口用油漆写上了“逼死贤妻,血债血偿”等字样.& Z0 p1 m! u$ u1 z
$ H1 T8 z1 |! q6 U. ?/ D) M& f: W
  天使还是魔鬼' ]: L1 y9 m. z" z
; A/ ^: r& M0 j& q% w
  1月12日,北京有网友自发到姜岩坠楼的现场悼念,献上鲜花.网友制作了名为“轻触天堂”的纪念视频,传播在优酷、土豆、youtube等网站上.% }/ l; W( U8 k5 Y6 L" n

4 X, E  X' c+ \( m: h. M  在姜岩的不再更新的博客里,最后一篇文章仍有人在点击,留言达3000多条.网友“微凉”说,“每天都要来看看,仿佛已经成为习惯,昨天看了大家去送你的视频,大捧大捧的菊花,看着真让人伤心……”
* @# \- m5 {% z7 ^1 l5 q
6 ?7 f  F: F3 E' O  “愿妹妹在天堂安息,愿你不再哀恸,送莫扎特《安魂曲》,以志哀悼.”有网友留言.
/ y6 c. q9 ~4 y8 ]# P. F$ y# I. X/ K; x
  如果说,姜岩事件更多显现着人们的同情与义愤.那么,李小玲事件又显现着什么呢?  ?3 k1 ~: x# ]! v$ N# e6 ^

! K! [6 Q, k- \2 {- n: w4 U  “网友们有什么资格侮辱一个对你们从来没有侮辱过甚至不认识你们的人,别让自己当初的行为造成一生的遗憾!”一位网友在贴吧大声疾呼.网友对李小玲的紧追不放,就是因为她在《新闻联播》中的话“肯定是有人教的”、“不像这个年龄的孩子说的”.$ S! n8 a# O% j
: r, g. B; {) n
/ S9 ~& L9 j" e5 d: ^& K
  网友“500海里”发帖《让李小玲淡出网民的视野吧》,称恶搞不应该扭曲人性.  E, [9 D' o0 {) e
$ ^& K' d) [9 \, {: f- }) z5 x5 x% l1 f
  “网民就是网上公民,公民现实生活中怎样,在网络上就会怎么样.”被网友誉为“打虎英雄”的小鱼啵啵啵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网民中有人偏激,也有人理性.  R2 s8 D: Q" o* b

  W+ M. N) H2 n/ e0 ~  在去年的“华南虎”事件中,小鱼啵啵啵的帖子“人肉引擎搜索结果,请看四川攀枝花的朋友给我发的疑似老虎原图”被称为“终极证据”.网友的理性分析被认为在事件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1 m! t" \8 C+ H6 a& ^9 ~" ?  l$ [  C- s4 J
  2008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目前中国网民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CNNIC预计,2008年初中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 E' x( u# I! m3 f

  R) d  ^6 E6 ^7 F0 \) a  “网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小鱼啵啵啵说.“华南虎”事件、“最牛钉子户”事件、厦门PX事件,网民充分体现了自己的理性.
, U& C- s  u% v  s8 G$ N8 c. m, m" [& N1 ]8 d
  现实中一个个分散的个体通过网络聚合在一起,以道德为评判标准,对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人大加鞭笞.
8 W9 L* }- ~( J* ?$ L. s/ l' l
( m8 Y5 w% x! v. _* K  猫扑“大杂烩”的一位版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情弱势是网友的一个优点,但是过了度就变成魔鬼.“天使和魔鬼也就是一线的距离.”
8 O+ ]+ x- ^5 w- w. S! ~& E4 r
4 ], J" t3 I/ ?6 t" @+ T% ^  “我们建议网友面对这些事件的时候多一些理智的思考,少一些感性的冲动.”该版主说.
7 t& T+ U) u; T/ w# C% j! K5 [# w& V, O; B' Q; ~) w3 g
  网民需要引导和接纳( C- R% M* n$ L0 ^% c
% x& F1 K- ^4 t% M. p7 J, ^* h
  “针对李小玲事件来说,这是一种恶劣的行为,网友可以不喜欢某一节目,但不能围攻一个次要角色的未成年人,这是有违伦理、侵犯人权的行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杜骏飞说./ n6 j  O! `5 \2 b; H
' O+ O& c( X* l0 `$ J5 |
  “网民一些行为,比如披露李小玲个人的详细资料、污言秽语辱骂他人等行为,已经涉及对他人的隐私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损害,是一种违法行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周泽说.+ u( J8 M3 v$ X5 ~

# Z$ B' ?$ m' c' U1 f  《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显示,2.1亿网民中,接近2/3(65.7%)的网民或者在网上发过帖,或者给互联网上传过内容,即1.38亿网民都对互联网内容作出过或多或少的贡献.8 R* x* k* D3 L

2 T5 b- D& K* V( v# s  报告还显示,18~24岁的网民对互联网内容贡献最大.并且,学历越高,给互联网提供过内容的人比例越高.3 O! `- ~9 Z! o3 o( [0 T
% y# _) Z! Q- V  S5 @
  “两亿多网民,成分复杂,80%为青少年.这部分群体存在道德水准、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会利用网络来发泄,寻求快感.”杜骏飞说,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民意,不能把极少数人的意见当做网民意见,多注意理性声音.- T& y8 o6 ]: P2 Z  n6 q, X

2 x# _# T- l7 O: c" C# f  小鱼啵啵啵从一个资深网民的角度解释说,网民群体像个有感情的人,需要引导和接纳,渴望被承认.如果政府不理睬网民,对的不承认,错的不纠正,网民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会逐渐走向偏激.2 ?4 A* r8 t$ }) A, s

- L3 N" ^, N" H5 g# G9 y0 S  “网络民意是一种很自然、正常的民意反映.在维持网络媒体自由表达的前提下,需要政府加以净化、管理.”兰州大学新闻于传播学院副教授李惠明说.

返回列表
【捌玖网络】已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