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毕业生搜集求职信息N技巧

  众多的“双选会”扑面而来,即将进入求职大潮的毕业生,你们做好准备了吗?上哪搜罗招聘信息、如何轻松“赶场”、怎样找到“心水”单位?
4 ^, T: e" L+ T  D/ H  “踩点”好定向4 n/ \* h, U& X! `# F' t
  王创提醒毕业生在去招聘会之前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他还说:“先定位很重要,自己要去什么地方哪类单位,对职位的要求有哪些,心中要有数。”
- m; ~( K! {8 s2 ^& X  毕业一年现在广州东山区一所学校任教师的康逸这样总结找工的经验——找工作要有计划讲策略。他说,去年找工作之前他特意把珠三角的几个主要城市走了一遍,包括深圳、南海、顺德、佛山等地。一走访他发现,几个地方不是高攀不上就是看不上:A地人口太少人气不足,B地污染严重难以忍受……
: s9 w  M4 v+ P  最后他给自己定了几个目标所在地:广州东山区、番禺区、佛山市区,再不行就回汕头老家。
# @. p' C3 f& ?( [  这样一来,目标很明确了。去招聘会的时候也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而是根据招聘会的指引直奔目标所在地的单位。/ r  w' a3 C: ]. d) o! p
  “赶场”有诀窍  
4 _- ?- x3 o4 r4 ~; @: T$ _; W. x        王创分析,毕业生由于找工心切,招聘会一来就争先恐后地赶场,到头来很有可能收获不大却身心俱疲。
& Q  k1 N3 I; C  多位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并纷纷提醒,大学生“赴会”要有所选择,如果所招的和自己专业不搭边就不用去。王创说,非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招聘会社会上也有不少,但有些针对性并不强,“有些是要求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并不适合”。
/ A( `: I3 D4 I  如何在招聘会上“混”出点名堂,“捞”到一两个“心水”单位,一些毕了业的师兄师姐纷纷透露了当中的诀窍。
! Q/ l5 f$ k- U" H  康逸总结几次“赶场”的经验,认为争取早点到场也是要领,“有些大型的招聘会往往有几千名求职者,如果你很晚才到,轮到你投简历的时候人家都要收档了”。
5 O! A9 d7 G* ~( e& C* P  再有就是在现场如何安排时间了。有的人一进会场就一头扎在某一展台前,却不知道整个招聘会到会单位的整体情况,后来才发现时间不够了。“最好是在进场后先把整个会场浏览一遍,大致知道自己要与什么样的单位接洽,然后做个简单的计划,将在有关展台的所用时间作适当的分配”。
) {- L$ u3 X" e  k( _& q  此外,要使自己保持最佳状态,再去进行分别接洽。“形象工程”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王创说,招聘会上大学生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还是很重要的。$ K; _: {& [+ ^: k8 e: |/ y
  留神识优劣9 ?: G; i- c. m# y0 K0 J
  招聘会上的招聘单位林林总总,鱼龙混杂,有假单位假招聘的,还有真单位假招聘的,毕业生要多多留神。0 p& w/ D1 F4 X- v2 c. |, ]! \: B
  “像那些布展敷衍、资料散乱、很早就撤离的单位一看就知道好不到哪去”,去年参加过多场招聘会的小王说除了看场面还可以观察一下来招聘的人员,“翘着二郎腿不正眼面对应聘者,或者旁若无人地聊天的,甚至追逐强拉应聘者,很难想像这种单位能尊重你的人格和劳动。”/ v$ _0 }5 f& ?: L6 {# w
  展台设置、招聘者着装及其伙伴间谈话内容、接待姿势与态度、展板和宣传品制作、招聘职位精确程度、用餐方式、撤离时间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该单位对用人的基本思路,可据此省略不必要或无意义的接触。5 s! I4 H7 Y, S) a4 C
  □链接
+ s4 X* E# n. E% |$ R  D' z# D  教育部公布今年就业率高校毕业生七成就业
7 {, Y# w. C) A9 l( j' C  O  本报讯教育部负责人前日在京宣布:到9月初,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其中本科生就业率约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约为55%。- V! W: r" o2 b/ b
  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受住了毕业生总量大幅增加和非典疫情严重影响的双重考验,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同期的预定目标。
4 U$ Z. `4 X) i% s' Q* G! h1 s  据介绍,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今年增加68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仍将非常严峻,就业压力依然很大。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成才、建功立业,或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也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尽早启动。
http://yrez.cn野人居

  □过来人言" G$ S) B- Y" a7 F( B
  盯紧四大信息源头
: f- |0 S: C9 V  ]2 s: l  “自11月起,毕业生们就得随时打探招聘信息,哪里有适合你的招聘会、哪家单位有招人的‘风声’、哪个职位还缺人……”0 j# u5 z1 C% q$ l% x1 ~
  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重返校园,向即将踏出校门的师弟师妹传授经验。这是上周于广东教育学院举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见面会——“路在脚下”大型讨论会上,师兄师姐反复向师弟师妹强调的。
- D( V6 c: O  X* q  大师姐蔡秋华就提醒,“现在就该进入角色啦,把耳朵竖直一点!”她还说,不管是学校就业中心的公告栏、网站,还是媒体上登出的招聘广告,乃至亲朋好友透露的“独家猛料”,种种信息都不应错过,“信息往往就是机会”。
/ u$ e3 {* u2 g& V  那么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呢?老师、学长各有心得。  N2 a* l( Z3 s' A5 G6 ]
  舍远求近抓住校园信息
- S+ w6 k$ v% G  o0 J. }1 \( ]1 P  每年招聘时节一到,学校里“人气最旺”的部门莫过于“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了,公告栏前人头涌动,就业网站上的点击率更是节节攀升。
. Z- e. E1 D* c" X3 c4 i2 G0 y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却是,临近求职,不少“大四的”竟然还不知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在哪里、网址是什么。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现象在毕业生中颇为普遍。毕业生往往在求职期临近时才记起学校还有个就业指导中心。正是由于这样的疏漏,往年就有不少毕业生发现自己辛苦寻觅到的信息,原来“家门口”早就张贴了。
& D, E* W5 d) m3 A8 ~. Y  师兄师姐提醒:“要特别关注学校就业中心发布的信息!每年11月一到,学校的就业网站就会挂出各类信息:哪里来招人啦,哪里有招聘会啦,就业的政策有哪些……这些都是不容错过的。”+ Y. N; J+ q# p% f* H7 m2 [1 ?2 ~
  笔者采访了几所高校的学生处处长,他们都强调了学校就业中心有别于其他信息渠道的优势:校内的就业指导中心作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中介机构,与中央有关部委和各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以及有关用人单位保持着经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国家有关就业政策规定、地方的有关政策、各地举办招聘活动的信息、有关用人单位简介材料及需求信息等,学校的主管部门一般都能及时掌握。9 z# G3 \- N) F' s7 _
  “双选会”上“淘”信息
0 Q4 Z: u" ^2 G, v2 e  大学生招聘会多年来一直是毕业生求职的“重头戏”,招聘会相当于“双选会”,众多的用人单位、大学生双方在“供需市场”进行双向选择。如果以会场来划分,有在高校内举行的
$ _& h* ^' u3 ?$ r1 Y  招聘会,也有在校外人才市场如跑马场举办的招聘会。“双选会”一般都管理规范、信息集中,且可进场获取大量求职信息等材料、与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交流。
5 w+ G+ V* A% w3 K# t  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科长王创介绍,每年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供需见面会都是在各高校举行,分行业与专业设置各类专场,“这种招聘会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求职命中率较高”,他透露各类专场初定于月底进驻各高校,并提醒大学生多多留意学校指导中心的信息。
- a& Z1 X! x& O, F+ k1 o0 h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高校毕业生还要多关注兄弟院校举行的招聘会,留意有没有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他说,“到时各媒体会有相关信息发布,大学生也可以多去‘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上看看。”
& h: k' M8 r+ E0 |0 e5 Z% A- g  广拉“关系”拓宽信息面
& @; c5 t) W- @6 W2 `- G' ?  不可否认,通过人际关系来获取就业信息往往更为直接快捷、真实可靠。2 V' w/ `, v9 C
  亲戚型关系网。毕业一年现在一家计算机研究所上班的黄伟回忆去年的求职历程颇为感叹,“11月我就‘放风’出去,把我的专业与工作意向告知亲戚,请他们帮我打听或者留意有没有对口的单位。”他说,虽然最后进的单位不是靠“关系”进去的,不过亲戚们给了不少参考信息,这样在他做选择的时候起的作用不小。
8 B: N  u  }& A  o# L$ \6 X  除了亲戚,其实能起作用的“关系”还很广:老师校友、同学好友、实习单位……专家也分析,很多招聘单位由于招收人数少、或者是为了节约招聘成本,往往不愿意在社会上发布招聘信息,这时靠“关系”得到的信息就尤为重要。这些“非亲戚型关系”也许给你的帮助不是最大的,但往往针对性更强一些。
. D8 V. H  \. _; }2 H  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社会关系,求职关头或许他们只是帮你引荐,或许只是给你一个自荐的电话号码,还可能只是告诉你哪个单位要不要人,要什么样的人,你适不适合……但有所选择地听取长辈前辈的意见总不会吃亏,这些“关系”可以大大拓宽你的信息面。, m' V. E9 N1 ~6 @9 A
  盯紧媒体把握最新信息. C1 H% s; d6 V7 _# K! k: b  o
  随着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媒体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各地招聘会信息、各单位招聘广告、各类就业政策解读乃至应聘就业等一系列环节应注意的问题等都常见诸于报端,有些电视、报纸、杂志还为毕业生就业开辟了专题、专版、专刊。
( W' f" ], R/ y  内容及时更新、传播速度快、涉及面广、容量大……专家认为,毕业生要善于利用媒体的信息,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就能在媒体上得到大量的有用信息。, V4 P) d1 b& G5 a) u
  此外,上门自荐、电话咨询、网上求职等途径也不失为获取信息的渠道。
+ G0 d) u6 T2 q6 N9 I  需要强调的是,就业信息不该局限在具体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而该是广义上的信息:国家和地方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法规,某一用人单位的性质、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等也在信息之列。- i/ ?1 y% N# a0 e

! O2 a" d0 a) q( ~, `# o  据了解,不少高校已于10月份开始以讲座等形式向毕业生宣传各类就业信息。广东教育学院学生处负责人就提醒学生应该放宽眼界,除了关注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与就业相关的“大信息”都不应忽视,特别是有求职意向的地域或者部门更应该多了解。
http://yrez.cn野人居

TOP

返回列表
【捌玖网络】已经运行: